1

門診開張

Posted by 民醫晚安 on 晚上8:55 in


家醫科是門診科,門診的訓練自然是最重要的一環。而我也在開始上班不久後,開啟了個人第一次健檢門診。

其實健檢門診的診療內容並不難 ,跟病人問一問過去簡單的病史和生活習慣,做一做簡單的理學檢查,開一開檢查單和抽血單,結束。但是困難的部份反而是那些比較非醫學的部份,就像身份的認定。不同的身份,所要做的檢查也不盡相同。例如,一個病人走進來,你先要搞清楚他是來做甚麼樣的體檢的,他是老人嗎?是65歲以上還是70歲以上?是台中市民還是外縣市?是榮民還是公務員退休?如果他不是老人,他是要做40歲以上的成人健檢,還是公司要求的勞工體檢,本院新進員工的職工體檢,甚至是國外學校規定的體檢證明?如果是外籍朋友就更複雜了,他是來當老師還是勞工,或是外籍媽媽申請居留......在很短的時間內,必須要很快的了解客人的來意,然後在電腦上找到相應的身份與檢查,符合每個人的需求,我想才是健檢門診的挑戰所在。

當然,會來看健檢門診的還是以老人為最大宗,我也最喜歡看他們。老伯伯老太太們總是特別的親切,臉上掛滿了笑容,一進門就會先跟你說: "朱醫師好~~"甚至有一個伯伯跟我說:" 檢查這麼多次,就是你檢查的特別詳細。" 讓我覺得很不好意思。其實我真的沒做甚麼,但是也許只是一句噓寒問暖的話,一個拍拍伯伯肩膀的小動作,甚至只是一個點頭一個笑容,也許就能讓爺爺奶奶在候診室等了很久之後,覺得他們的等待是值得的。

有時候不禁會想,來健檢的人究竟是病人呢,還是客人呢?欣賞的總醫師學姐總是不斷的以客人客人稱呼他們,讓剛進入這個圈子的我感到很不習慣。當然,走進健檢門診的民眾,絕大部份都是健康的,以客人來稱呼似乎也不為過,不過我還是覺得......。前幾天跟Jerry聊msn,告訴他我開始上班了,他說的好:" It's time to help those in need." 是阿,也許會走進任何一個門診診間的人,不是病人也不是客人,只是,一個個需要幫助,需要關懷,需要傾聽的人。

就跟我們自身一樣。

門診結束,跟一直在身後幫忙我的資深護士大姐好好地道了個謝,說要不是有她我早就被釘死在診間裡,不料她卻說:" 不會阿!我覺得你表現的不錯阿!XD"

不論大姐是真心還是客氣,我想我的人生第一次門診應該算是過關了吧!

9

閱讀: My gap year

Posted by 民醫晚安 on 中午12:19 in

    一年能看多少本書?我想以我而言也就是這麼多了......不久前的一次聚餐,立陽問我一個我從來沒有想過的問題: "你因為當兵所以delay一年才選到家醫科,會覺得慶幸嗎?“我當時直覺的回答是: "完全不會。“ 因為我覺得如果我真的沒有當兵,走向急診,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,很好的人生。 但如今看到這一份一年以來的書單,我想,正因為當兵delay一年,才有一段很專注的時光可以讀這麼多自己想看的書,我很慶幸。


    2008.8     Q&A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轉瞬為風       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最後的演講    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白色榮光   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聖殿騎士遺產   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模仿犯(上)(下)  
    2008.9     目送  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我所看見的未來   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   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哈佛醫師之路      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A Gift to My Children  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海岸山脈的瑞士人       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邊境漂流               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我不一樣的人生         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宮前町九十番地
    2008.10   總裁獅子心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御風而上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做自己與別人生命中的天使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醫生這件事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巧克力戰爭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辛西亞與梅道診所的故事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玻利維亞街童的春天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那年夏天,我們走出教室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最稚齡的科學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基地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風格的技術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刻畫人間─藝術大師朱銘傳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國際觀的第一本書
    2008.11   哈佛心體驗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追獵藍色巴爾幹
    2008.12   當醫生變成病人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愛呆人生連家恩
    2009.1     京都之心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北歐櫥窗the way i live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Milly的京都私路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開刀房裡的沉思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嫌疑犯X的獻身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亂世佳人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遊牧醫師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門外漢的京都
    2009.2     台北小吃札記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自慢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第五瓶血罐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關於跑步,我說的其實是...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異數
    2009.3     吟遊詩人皮陀故事集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台灣重遊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窮中談吃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我的環台夢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單車放浪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決斷兩秒間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姊姊的守護者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雪中足跡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pi型人:職場必勝成功術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35歲前要上的33堂理財課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聰明買保險
     2009.4    我們
     2009.5    生活十講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希臘。村上春樹。貓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馬賽貓老大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查令十字路84號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龍紋身的女孩
     2009.7    天地有大美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北京飯糰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趁著年輕去流浪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孤獨六講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2

住院醫師是什麼?

Posted by 民醫晚安 on 上午10:56 in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    當住院醫師是什麼感覺?我想就跟在荷蘭大口吞下一條生Harlin一樣的味道,新鮮,生澀,苦甜相伴。

    實在難以想像,畢業後一年的時光一晃眼就過去了,幾乎是沒有發生過一樣。在這一年內,我在海上航行了數千公里,雙腳走過了六個國家,遇見了許多擁有各式各樣生活的人,轉乘無數次不同的交通工具......一切的一切,看似不著痕跡地在生命中流過,實則那些生活經驗悄悄留存了下來,等待某種時刻轉化為特別的力量。我的gap year,就這樣走到了一直在等待我的終點--住院醫師生涯。

    顧名思義,住院醫師就是" 住在醫院裡的醫師 ",而早年的住院醫師也大多如此。幾乎是24小時的守在病房工作,幾乎所有的生活都奉獻在醫院,幾乎......時至今日,儘管對於住院醫師有了較為人性化的時間管理(well,除了某些科別之外,在此向他們致敬),較多自己的時間和生活空間,但是加諸在我們肩上的責任似乎並未稍減。而住院醫師生涯,也幾乎可說是一位醫生養成訓練之中,最關鍵也最珍貴的一段時光了。

    關於描述住院醫師的文字很多,其中我很喜歡的一本是<住院醫師夜未眠>(原名: Hot Lights, Cold Steel),生動敘述了一位骨科住院醫師的生活。還是實習醫師的我看了這本書便激動不已,對於住院醫師的信念多由此而來。印象最深刻的,莫過於作者說不知道全天下上哪兒去找這麼好的工作,給你錢讓你來學習!正因如此,我想對於我接下來的生活,期待是多於緊張的......期待著在挫敗中學習,在困難中成長。

    我也很高興可以以一個家醫科住院醫師的身分開始住院醫師的訓練,這個頭銜給了我更大的責任,更多的提醒。它時刻提醒我,除了病人的病痛之外,要更多面向地去關注病人的生活,醫療的體制,社會的不平等。同時也不要忘記在忙碌之餘多給自己的家人一點關心,畢竟,大家都說:"會選家醫科的人就是希望把自己家庭顧好的人嘛XD"。

    我相信,住院醫師,或是踏入職場,代表的是自律與責任。希望在未來的某些時刻,我也能有著像<住院醫師夜未眠>的作者一樣的想法:「我拖著腳步晃到床邊倒下,雙臂墊在枕頭下然後闔上雙眼。我的意識逐漸模糊,在沉入夢鄉的前一刻,我感覺自己真的好幸福;過去這四年我所承受的一切:無止盡的超時工作、微薄的薪水、唸不完的書,努力兼差還有值班的忙碌夜晚,都是值得的。這所有的一切,每一分每一秒的苦難與磨練,都是值得的。」

   是阿,希望這一切都是值得的,我這麼相信著......

0

與歷史的腳步背道而馳的,my blog

Posted by 民醫晚安 on 下午1:04 in

     還是開了。

    記得上一個無名blog的首篇文章寫的是戲劇社創社的心情,嘖嘖,那時才大三阿。如今無名早就將它自動關掉了,幸好,戲劇社還在。

    想要重開一個blog的想法已經醞釀許久了,可是因為自己的懶惰,還有一部份很大的遲疑,而遲遲未付諸實行。遲疑的部份在於,嘿,那時是一個部落格百花齊放,百家爭鳴的時代(雖然現在漸漸退燒了),我總是覺得,這些資訊是不是來的太快,也太氾濫?光是一個ptt的資訊量已經很難應付,也讓人心生懷疑了,如今又跳出一個又一個的部落格,一段又一段的心情,一餐又一餐的美食,一場又一場的人生...身處在web 2.0資訊爆炸的漩渦裡,我發現,人很難自處。也或許因為太多太多的資訊亂竄著,而容易喪失與自己對話的機會?

    然而,還是有許多的優質blog,能夠在適當的時候溫暖我們的心靈,同理我們的感受,甚至解答我們的疑惑,正因如此,讓自己重新開張的想法不至於斷絕。不過在開張之前,必須要做一點基本的功課。於是我讀了幾本談論跟部落格或是web 2.0有關的書,如<你在看誰的部落格?>就是一本精彩絕倫的好書,書中有許多警醒的字句,也提醒了所有觀看/被觀看的web 2.0使用者們應該要時刻保持自覺。再來就是自己給blog的定位,為什麼要開?它跟bbs有什麼不同?它(或我自己)是不是該有個主軸的觀點......當兵的日子,在太平洋航行的夜晚,搖搖晃晃地躺著,有時候腦海就是會冒出這些事情。

    最近,blog受到重視的程度已不似以往,世界的新玩具是facebook,twitter,plurk等等的微網誌社群,這些幫助歐巴馬當選的有趣玩意兒。主流媒體,包括我的好友們也不只一次預測,未來blog將日趨式微,而強調人脈連結與及時聯繫的微網誌會蒸蒸日上。在這個時刻開一個新blog,是不是與歷史的腳步背道而馳的事呢?

    心裡還是會有一些想法需要出口,和bbs不太一樣的出口,跟微網誌不同的傳達方式,就是支持我最後做決定的想法。blog以Dr on the Road為名,"Dr " 是在船上當醫官大家對我的稱呼,我很喜歡弟兄這麼叫我,而不是叫"醫官! "這個冷冰冰帶著階級的名字;而"on the road "之中則包含著對於旅行和志願服務的興趣,祝福自己持續在這條路上不要放棄,不斷前行。希望這個部落格可以留下一些經過整理的想法與心情,回憶與悸動。同時也在即將登場的住院醫師生涯中,讓自己不要忘記思考。最後的一點小bonus是想把志工關懷的一些訊息或觀念帶給大家,如果看官們有收穫甚至實際去行動,就是生活中小小的驚喜了。

   On the road, Dr Piggy.

Copyright © 2009 Médecin sur le voyage All rights reserved. Theme by Laptop Geek. | Bloggerized by FalconHive.